1995年,九华山的寂静之中,一位84岁的尼姑已经静坐了整整七天。七天的时间里,她没有进食一口米饭,仅仅是偶尔抿了一口水。这段时间金多多,她一直在安静地冥想、修行。忽然,她轻声念起了“大悲咒”,并把自己的徒弟召唤到身边。她平静地说道:“我将离开这个世界,请务必将我的肉身安放进坐缸。”徒弟紧握着她的手,轻声回应:“师傅,您放心,我明白您的意思。”就这样,这位年迈的老尼姑面容安详,心境平和地离开了人世。
时光流转至1999年1月2日,四年过去了,安徽九华山的通慧禅林中,一位名叫“思尚法师”的住持,神情严肃,缓步走到师傅的坐缸前。师傅圆寂已经整整三年零两个月了。思尚法师小心翼翼地挽起袖子,推开了那座坐缸。当他看到师傅的肉身时,心中一震:师傅的面容依旧和蔼如常,原本的白发竟然长出了新的,皮肤和牙齿也保持完好无损,尽管身体已经干瘪,衣物紧贴身体,但腰间和臀部却仍保有弹性。然而,奇特的是,作为女性的特征已经完全消失,胸部变得平坦,下身无任何痕迹。师傅的离世,带着一份神秘和不解,让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她的一生。
展开剩余84%这位神秘的老尼姑,其生前的身份和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。她的名字叫姜素敏,191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富裕地主家庭。从小,姜素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父母送她去私塾学习经典文化,并鼓励她多才多艺,学琴棋书画。然而,在那个时代,姜素敏的命运依然被裹脚的传统束缚着。她的父母认为,女儿只要能多才多艺,将来能嫁个好人家就是幸福,但姜素敏却并不满足于此,她内心独立,性格桀骜不驯,时常跑出去玩耍,喜欢与贫苦家庭的孩子们交往。当她看到他们的困境时,便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身上的钱去帮助他们。
姜素敏的这种行为让父母颇为头疼。更让他们忧虑的是,姜素敏还常常在寺庙偷听和尚念经,甚至回到家后模仿着学了起来,几年下来,她已经能熟背佛学经典。父母对她的行为不算太反感,认为这能培养她的善良与心性。可当姜素敏年仅15岁时,突然提出要剃发出家的请求,这让父母震惊不已。姜素敏的父亲是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,怎么能同意年纪轻轻的女儿离开家庭,投身佛门呢?他决定将女儿嫁出去,打消她的出家念头。姜素敏对婚姻并不感兴趣,她提出了极高的彩礼要求,希望借此打消男方的念头。尽管男方家境显赫,姜素敏的父亲也无法改变她的决心。最后,姜素敏妥协了,她穿上了僧衣,头发梳成道姑的发髻,这一切都让她的父母气愤不已,但男方仍然毫不介意。
姜素敏的婚姻并未能让她放下心中的出家念头。虽然丈夫疼爱她、支持她烧香拜佛,但她依然渴望投入佛门。她跟随中医学习医术,期望以此为己任,帮助更多的人。然而,命运弄人,丈夫突然病倒金多多,姜素敏无力挽回丈夫的生命,十年的婚姻就此结束。婆家对她的看法也变得愈发严厉,指责她是“晦气”的象征,认为她克死了丈夫。
1940年,姜素敏在丈夫去世后不久,毅然踏上了前往山西五台山的道路,决心剃发出家。寺庙的住持给她剃发,赐予她法号“仁义”。然而,她的生活并不平静。在这个动荡的年代,她既要每天念佛修行,又不得不帮助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、饥肠辘辘的难民。由于寺庙资源有限,她只能尽力救治病人,但力所不及。抗战爆发后,姜素敏回到沈阳老家,尽管父母心中不舍,但依然接受了她的选择。她再一次请求父母送她去中医院深造,父母答应了她的请求,她开始系统学习医学。
学成之后,姜素敏重回五台山,但命运再一次让她的生活充满波折。抗美援朝爆发,她不顾个人安危,报名参军,跟随部队进入前线,始终不顾自己的安危,救治战士。一次,她的手被子弹击中,但她只是简单包扎后,又匆匆赶去救治其他伤员。战争结束后,她继续在前线的医院工作,直至1970年代,她终于感到年老体衰,决定回到寺庙,寻找内心的平静。
1990年代,姜素敏来到了九华山,她决定住进已经破败的通慧禅林。尽管寺庙年久失修,但她没有抱怨,反而倾尽所有积蓄,亲自监督修缮工作。姜素敏不仅关注修缮,还常常为周围的贫苦百姓看病,救助他们。她一生的慈悲与智慧,使得周围的信徒无不钦佩,纷纷前来敬香祭拜。
在她八十多岁时,姜素敏仍然坚持带着徒弟四处旅行,为更多的人提供医疗和救助。1995年,她的身体逐渐衰弱,意识到自己离世的时刻已经临近,于是她选择了宁静的坐禅修行,断食七天后,安详地去世。按照她的遗愿,徒弟将她的遗体安放在坐缸中,三年后,坐缸被打开,奇迹发生了:她的身体依然保持完好,且无腐败迹象,虽然她的女性特征已完全消失,但手指依然保持着曾为病人针灸的姿势。
这一切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,虽然外界对此有所质疑,但出于对仁义法师的尊重,众人未进行过度的科学验证,而是将她的肉身供奉在通慧禅林中,成为了佛教界的奇迹。仁义法师的肉身不腐,究竟是什么原因,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,但她一生的事迹和贡献,却深深地烙印在世人心中。
仁义法师的法号虽为“仁义”,但她一生所行的种种善举远远超出了这个词汇所能表达的范围。她生于富贵之家,本应享受锦衣玉食,但她选择放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,投身佛法,投身社会的苦难。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,正如佛陀所言:“性未曾皱,皱者为变,不皱非变,变着受灭,彼不变者。”她的精神与善良,将永远存在,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。
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,喜欢的朋友请点赞、关注并转发,我们下期再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