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国吾民牛小散,勤劳勇敢,且拥有超凡的乐观精神。
这个民族,始终不被打击压垮。即使面对连绵不断的挑战与困境,我们依然能够积蓄力量,奋勇前行,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。然而,在这一过程中,难免有牺牲,有艰难。比如这次疫情,谁曾料到它会持续如此之久?
或许每个人的悲欢并不完全相同。最近,一位母亲在发布会上哽咽着说:“前几天是我女儿的十八岁生日,而我却无法陪她一起度过她的成人礼。”这番话让无数人动容,瞬间突破了防线,深深触动了人心。对于我们来说,这样的表达引发了一个问题:“成人礼”究竟是什么?它有多么重要?
成人礼的现代表达与古代文化的差异
展开剩余88%如今的“成人礼”大多是孩子们邀请朋友们举行一场聚会,往往充满了欢声笑语。这种形式源自西方,并非中国传统的古礼。西方文化中的成人礼,尤其在英国和欧洲的贵族家庭中尤为盛大。按照西方近现代的传统,当一个女孩年满18岁,便被视为进入成人世界的标志。许多家庭会举行仪式,邀请亲友,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。
在英国,贵族家庭的女孩在18岁时,会按照传统举行成人礼——这通常包括一场带有宫廷色彩的觐见仪式。当天,她们会穿上华美的长裙,走进宫廷,向国王和王后敬礼,这一仪式后,随即进入盛大的舞会。此时参加仪式的少女被称为“debutantes”,意指“初次踏入社交圈的人”。但这个成人礼,只是贵族圈的专属,并不属于平民百姓。即便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,也并不能改变一些历史悠久的贵族家族对这一仪式的专属权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西方的成人礼也逐渐下沉到民间,像克利翁名门少女成年舞会这样的活动,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家庭的传统。虽然它不再仅限贵族,但依然有着相当高的门槛,特别是在美国一些富有的家族里,女孩们通过参与这一舞会,不仅能够社交,还能通过与欧洲贵族的婚姻,圆梦“贵族生活”。
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传统与意义
中国的成人礼,虽然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,但同样充满了象征意义。在《礼记·冠义》中提到:“成人之者,将责成人礼焉也。”在中国古代,成人礼并非单纯的社交聚会,而是一种象征责任与担当的仪式。我们常见的“冠笄礼”,便是古代男女人生的重要礼节。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,女子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举行笄礼,分别代表着男女成年,并正式肩负起作为成年人的责任。
这不仅是仪式的完成,更是责任的承担。在古代,成人礼不仅意味着年轻人进入社会,还意味着他们开始承担家庭、社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。那时的成人礼是非常隆重且复杂的,不仅有华丽的服饰和典雅的祭祀,还有严格的仪式流程,所有这些,最终都指向一个目的——让年轻人明确责任与担当。
对古代社会来说,成人礼是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转折点,它标志着一个人开始有了独立的社会地位与责任。而现代社会,尽管形式有所简化,但成人礼背后的内涵——责任与担当,依然未曾改变。
成人礼与责任的深层含义
回到这位母亲的悲痛之言:“我错过了女儿的成人礼。”在西方,这种成人礼的缺席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失礼,但在中国的传统中,成人礼所代表的远不止是社交的开始。它更象征着每个年轻人从此进入社会,承载更大的责任与期许。在这种意义上,这位母亲的心痛,似乎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她的缺席,不仅是一个失落的亲情瞬间,也代表着她为国家和社会付出的巨大牺牲。
因为在这场疫情中,许多和她一样的前线工作者,正在为大众的安全与健康负重前行。为了确保疫情防控的胜利,他们必须日夜坚守岗位,无暇顾及家人和孩子。而这种付出,才是中国传统成人礼背后真正的责任精神的体现——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社会、对家庭的责任,这或许才是最伟大的“成人礼”。
平凡而伟大的牺牲与奉献
同样,许多社区工作者、医护人员,甚至被隔离的普通百姓,都面临着生死抉择和生活的巨大压力。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斗中,他们的牺牲同样不可忽视。他们没有选择家人的陪伴,也错过了许多重要的时刻,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坚守了更大的责任。这种种种付出,不比错过成人礼的痛苦更为沉重吗?
从这个角度看,这位母亲的“成人礼”并非简单的缺席,而是在更广阔的背景下,成千上万的默默奉献者所做出的选择。或许我们更应该感怀这些无私奉献者的伟大,而非单单纠结于某一场个人的遗憾。
总结与反思
如果无法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,或许是我们对她的理解过于肤浅。她的痛苦,并非源自失去一次聚会,而是源自于在这个关键时刻,她必须做出选择,将更大的责任扛在肩上。而她为此而作出的牺牲,正是中国传统成人礼中真正所要表达的精神——责任、担当与奋斗。
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,理解他人的选择,并为那些在疫情中拼搏的每一位英雄们送上深深的敬意。
参考资料:
- 黄娜老师《成人礼,究竟指的是什么?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个,是巴黎克利翁舞会》
- 文史笔谈《成人礼是什么?在古代很流行吗?》
- 本文创作团队
- 作者 | 赵希夷
- 策划 | 赵希夷
- 编辑 | 赵希夷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